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教学过程: 一、破冰环节 1.1 课程内容介绍 了解上课模式和评价体系 自主分组、选出组长、起好队名 二、西方歌剧发展 1.1歌剧的起源 最古老的音乐戏剧形式产生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从考古中我们发现远古时期希腊人的歌舞艺术就是由诗、舞、乐相伴而成的。诗的地位最高,音乐中的曲调、节奏、快慢、轻重都要受诗的节奏、长短、阴阳顿挫影响。 古希腊文化高度繁荣时期是在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四世纪。 (1)古希腊的悲剧:音乐表演主要为独唱、合唱与器乐伴奏。演出中有几个戏剧场面,如同现代概念上的一场、一幕,场与场之间有歌队的歌舞表演,最后退场,结束。古希腊的戏剧演出实在露天的万人剧场内进行的,观众座位多达17000个,由于场地大、距离远,演员的表演主要靠形体姿态和声音来体现,各种感情表现都要在远距离、大范围中取得效果,因此,演员在表演时动作幅度大而缓慢,并富于节奏,对形体表现的准确性有着高度的要求。对声音、音量和技能的要求同样如此,因为,演员要能不借助任何扩音设备的情况下,将声音传达到每一个角落,这需要具备相当的功力。这些也为日后歌剧表演的要求、歌剧歌唱状态,以及剧院的构造起着深刻的影响。 古希腊喜剧:晚于悲剧,题材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创作较为自由。 (2)古罗马戏剧:延续了古希腊戏剧的演出形式,场面较为华丽 (3)中世纪戏剧:中世纪是西方奴隶制的结束,封建社会的开始。教会对文化进行了全面的垄断,排斥一切非宗教文化。主要以宗教戏剧为主,后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和市民阶级的壮大,世俗剧得以产生发展。 (4)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是欧洲各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思想文化运动。很大程度上带有复古性。) 文艺复兴 的戏剧家们通过借助、模仿、演剧、探索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古典戏剧,结合自己民族的戏剧传统和现实生活,创造出了新的戏剧类型。 这个时期欧洲各类戏剧丰富多采,以教会仪式发展的宗教戏剧,普遍流行的奇迹剧、神秘剧,意大利宫廷的田园剧、幕间剧,以及世俗音乐的牧歌剧,都为歌剧的形成做了铺垫。 其中意大利的田园剧强调贵族阶层的生活嗜好及情感,缺乏深刻的社会意义与民族特性。但其音乐优雅、语言诗话、布置精致、服饰华丽,对意大利歌剧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欧洲的其他国家戏剧也有一定的发展。 西班牙戏剧:以大众戏剧为主导,形式灵活多样,不追求外在的华丽装饰,追求内容的丰富多彩,具有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和鲜明的民族色彩。 英国戏剧:受意大利戏剧影响,但更重视与本民族民间戏剧的结合,注重演员的个人素质。演员要具备多方面的艺术素养和表演技巧。可惜随着发展日益成为宫廷的消遣,蒙上贵族色彩而逐渐衰落。 总结:古希腊唱、练、演配合的戏剧综合性因素,但还是一种萌芽性质,是简单的、初级的、带有歌唱的戏剧表演形式。到了中世纪教会,表演形式不但包含了朗诵、独唱、合唱,还有了角色、动作和剧情。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知道了如何利用音乐去挖掘人物心理,表达出人的激情、感情和心绪,能够运用动作、对话、抒情、道白、表演,准确表达的音乐创作。 1.2歌剧的发展 (1)巴洛克时期:这一时期的音乐较于文艺复兴时期平稳的、整齐划一的音乐风格,更具有动感激情。歌剧诞生于巴洛克早期,起点在佛罗伦萨。 第一部歌剧《达芙妮》,第二部歌剧《尤丽狄茜》,也是第一部音乐完整保留下来的歌剧,这部歌剧意味着歌剧这种艺术形式的正式诞生。佛罗伦萨歌剧虽然远没有后来歌剧的丰富多彩,咏叹调的意义还没有宣叙调鲜明,大多为歌唱式旋律的宣叙调,但是它田园式的、优美而清雅的艺术风格,代表了意大利初期歌剧的特点。自此以后,歌剧这门艺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熟悉和认可。 1637年,世界上第一座歌剧院在意大利威尼斯建立,起名为“圣卡西阿诺歌剧院”。歌剧院的建立意味着歌剧从此走出了贵族宫廷,走向了人民大众。公众化正是威尼斯歌剧的一大特点,它不再需要贵族的赞助,而是以票房经营来自负盈亏,当时,票房票价也是根据剧场结构的等级和观众的不同层次来划分的,一般剧场分为包厢、雅座、池座等,其中贵族多享用包厢,中产阶级享用雅座和池座,普通市民没有座,只能站着观赏,但是可以免票入场,这样的经营方式既让剧场有一定的收入,又可以人人都来欣赏,对歌剧的发展着实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也是经营化文化市场的一种开拓。据统计,截至到1700年,在威尼斯这个城市就已经有了17座歌剧院,上演歌剧300多部,可见当时人们对歌剧艺术的需求和热爱,这也促进了歌剧创作的发展。 (2)在威尼斯,有一大批赋予才华的作曲家、剧作家,我们称之为威尼斯歌剧乐派。其创作特点是:独唱成为了歌剧的主要歌唱形式,新的美声唱法占主导地位,咏叹调和宣叙调达到分离,各有特点,音乐与歌词的关系区别于佛罗伦萨歌剧,奖音乐摆在了重要的地位,歌词从属于音乐,剧情发展更为复杂。 蒙特威尔第是巴洛克早期音乐的奠基者之一,17世纪威尼斯歌剧乐派中最杰出的代表。他对歌剧的结构给予了初步的定型,使歌剧具有并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作品:《奥菲欧》、《阿丽安娜》、《波佩阿的加冕》等。有人将他对歌剧的贡献和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与莎士比亚对文学的贡献和文学史上的地位相提并论,给与了很高的评价,他也被称之为“近代歌剧之父”。 17世纪80年代,歌剧的中心转移到了那不勒斯。那不勒斯歌剧乐派中,咏叹调和宣叙调的区分更加清晰,两种演唱的不同作用和形式有了更加鲜明和区别和规定。给予咏叹调比较繁杂的划分,如情感色彩上、音乐风格上、伴奏形式上、表现类型上等。单从情感色彩上划分就有:激情咏叹调、豪壮咏叹调、性格咏叹调、朗诵口语咏叹调等等,非常的复杂。正歌剧和喜歌剧的区分:正歌剧,多取材与严肃的历史题材,情节紧凑,结构严密。大多为三幕,幕与幕之间穿插着喜剧性的幕间剧。喜歌剧,是由正歌剧的“幕间剧”发展而来的,取材于日常生活,剧情描写诙谐,音乐表现质朴。 (3)这一时期在英国也有一位相当著名的作曲家——亨德尔,他是一位英籍德国作曲家,他的歌剧代表作有《阿尔米德》、《里纳尔多》、《奥兰多》。后期转向清唱剧的创作,被称之为“清唱剧之父”。我们经常唱的《让我痛哭吧》就选自歌剧《里纳尔多》。 (4)阉人歌手:所谓阉人歌手就是对嗓音天生丽质的男童做阉割的手术,使他们在之后的发育中声音得到改变,即具有男性巨大的肺活量,又具有女性激越高昂的声音扩张,声音表现在音域和宽度上超出常人,甚至能唱出非常高难度的花腔。阉人歌手最早可以追溯到15——16世纪的教堂唱诗班,由于当时女性不允许登台演唱,需要女性音色的地方就以童声或阉人歌手替代。到了17、18世纪,由于意大利歌剧的高度发展和繁荣,阉人歌手开始盛行,剧不完全统计,在最盛行的年代,意大利每年就有超过4000人男童接受手术加入阉人歌手的行列,超过70%的歌剧男演员是阉人歌手。但是,随着这种超常的声音的极度发展,让意大利歌剧中的声乐演唱越来越追求炫技,而忽略了歌剧的戏剧性,现得单调乏味。加上本身的残酷性和违背伦理,18世纪末开始衰落,结束了阉人歌手对于意大利歌剧舞台长达200多年的统治。 (5)格鲁克的歌剧改革,他提出“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美的伟大原则。” 1、音乐要从属戏剧的主张,尽力表达故事情节 2、歌剧应简化音乐情节,摒弃传统的炫技,自然纯朴去表现戏剧的内容,表现富于诗意的歌词,“真”、“朴”的演唱风格 3、废除了意大利歌剧中女声由男声演唱的传统 代表作:歌剧《奥菲欧与尤丽狄契》、《阿尔切斯特》 (6)古典主义时期——这时维也纳成为了欧洲音乐的中心地,维也纳古典乐派,这一乐派有三个重量级的作曲家,大家猜一猜都是谁? 分别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个人中莫扎特对歌剧的贡献最为重要。 (7)莫扎特是一个天才音乐家,他5岁就开始作曲,11岁时被邀参与一部教会清唱剧的创作,写出了他歌剧领域的第一部作品《阿波洛恩和吉阿特》。在他短暂的36年人生中,一共写了22部歌剧、50部交响曲、20多部奏鸣曲套曲等等。其中歌剧作品中正歌剧有:《蒂托的仁慈》、《伊多梅纽》,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等,德国歌唱剧:《后宫诱逃》、《魔笛》等 莫扎特突破了格鲁克提出的歌剧音乐要绝对服从戏剧,只是起加强剧词表现力的创作原则,提出应发挥音乐刻画人物心理、性格、感情等方面的作用,赋予剧中每个角色以强烈的个性,并随着剧情的发展,以及人物所处环境的变迁而赋予其不同的音乐表现,使其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8)浪漫主义时期——韦伯、《自由射手》,罗西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贝里尼、《梦游女》,唐尼采蒂、《爱的甘醇》,瓦格纳、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小施特劳斯、轻歌剧《蝙蝠》,奥芬巴赫、《霍夫曼的故事》,比才、《卡门》,威尔第、《阿依达》。 (9)真实主义歌剧——马斯卡尼,意大利作曲家,独幕歌剧《乡村骑士》 列昂卡瓦罗,意大利作曲家, 2幕歌剧《丑角》 普契尼,意大利作曲家, 《绣花女》、《托斯卡》、《蝴蝶夫人》 (10)音乐剧是利用流行风格的歌曲和对白,以戏剧为基本,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表现手段,通过音乐、舞蹈、戏剧三大元素的整合来讲述故事、刻画人物。19世纪晚期走红英国伦敦西区。20世纪20年代,美国纽约的百老汇成为音乐剧的中心。50、60年代是百老汇音乐剧的全盛时期。 代表作有《西城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窈窕淑女》等。 三、总结西方歌剧发展脉络,体会歌剧艺术的不断发展 四、作业 分小组对四位西方歌剧大师:莫扎特、威尔第、罗西尼、普契尼做介绍,要求小组内分工合作(资料搜集、制作ppt、剪切视频、讲述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