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中国民间音乐的历史与现时”学术研讨会组织进行实践考察采风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循着民间音乐的鲜活脉络,先后深入柘城洪恩乡探访马氏唢呐,走进商丘市戏曲保护传承中心对话四平调、豫东调传承人,以田野采风的形式搭建学术研究与民间实践的沟通桥梁,为民间音乐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汲取第一手素材。
洪恩乡马氏唢呐:百年技艺奏响传承强音
上午,参会专家学者首站抵达柘城县洪恩乡,聚焦豫东民间音乐代表性项目——马氏唢呐。作为扎根乡土的传统技艺,洪恩乡马氏唢呐凭借高亢嘹亮的音色与精湛娴熟的演奏技巧,在当地乃至周边地区享有盛誉,是民间音乐在乡土社会中代代相传的生动缩影。
活动现场,马氏唢呐传承人与演奏团队为专家学者献上原汁原味的民俗音乐展演。《百鸟朝凤》《抬花轿》等经典曲目轮番上演,演奏者配合默契,曲调时而激昂奔放、时而婉转悠扬,其演绎尽显豫东唢呐的地方特色与民间韵味。展演间隙,专家们主动走近传承人,围绕马氏唢呐的历史渊源、技艺特色、传承谱系及当下生存发展状况展开细致交流,深入挖掘这门百年技艺背后的文化密码。


戏曲传承中心:对话非遗守艺人,探寻剧种新活力
下午,专家学者一行前往商丘市戏曲保护传承中心,开启对四平调、豫东调两大地方戏曲剧种的考察。在中心负责人的引导下,四平调、豫东调非遗传承人与表演艺术家详细介绍了剧种的发展历程、艺术特色及保护传承成果。
随后,传承人们现场演绎经典剧目选段:四平调质朴清新、豫东调雄浑豪放,婉转唱腔与生动表演将剧种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专家们直观感受到地方戏曲与民间音乐的深厚渊源。在座谈交流环节,专家与传承人围绕剧种音乐本体、戏曲剧本创作、唱腔创新路径、传承现实困境等议题深入探讨。传承人坦诚分享了当前在人才培养、市场推广等方面面临的难题,期待借助学术力量为剧种发展注入新动能。热烈的交流氛围中,思想碰撞为民间戏曲音乐保护传承提供了多元思路。


采风赋能研究:架起理论与实践的“连心桥”
为期一天的采风活动,让专家学者们走出学术殿堂、深入民间音乐原生土壤,实现了从“书本研究”到“实地感知”的深度挖掘。作为殷商之源,商丘文化底蕴深厚,民间音乐资源丰富多样——马氏唢呐的乡土气息、四平调与豫东调的戏曲韵味,不仅让专家们直观领略民间音乐的艺术魅力,更深刻体会到其承载的地域文化与民众情感。
此次“学术研讨+田野考察”模式的活动,既为民间音乐理论研究提供了鲜活实践支撑,也为传统艺术保护传承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本次学术活动能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民间音乐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生命力。